不过这个功能,对于习惯了留言和回复要么一起放,要么一起收的我们,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它的用意。
我们可以通过群聊的设置页面,来修改群聊名称。值得一提的是,修改以后的群聊名称只有自己可见,并且群聊原名称会在备注名称的下方,以更小的字体呈现。
这次,微信还同时开始了“精选作者回复”这一功能的灰度测试。之前,只要精选用户留言,那作者回复也会一起被放出。
总之,虽然说现在这个刚开始灰度的功能,还无法实现像微博、贴吧那样“盖楼”,但是之后会怎么迭代,还常值得期待的。
比如做社群管理的同学,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社群做分类,群发消息的时候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定位到不同类型的社群,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是最让我们(普通人)兴奋的一个功能,也是昨天才刚刚开始测试的——评论多条回复(回复 3 条以上会被自动折叠)。
比如,对于做号的同学来说,以后就可以在号玩微博上很火的问答游戏了,相当于把创作的交给用户。
被收录到专辑里的文章,阅读时会在顶部显示专辑信息(有点像转载的跳转),点击专辑信息,就可以直接跳转到该专辑,像这样微信又偷偷改版这4。
再比如……emmm,具体操作我就不和大家深入探讨了,这个功能极有可能被灰产利用。总之以后关于群聊的截图,一定不要轻易相信。
这已经是最近几天里,微信第 4 次“背着”我们更新了。也不知道最近是不是龙哥心情不好,做测试都不通知我们了…。
而对于号留言、语音暂停快进、修改账号名、群聊置底功能等,一些大家翘首以盼、心心念念的功能,依旧没有出现。
简单说,就是用户留言之后,作者可以给同一条留言进行多次回复,就像这样(据说被灰度测试到的用户还能在同一条留言下,再次回复作者)。
比如社群比较多的小伙伴,可以用备注的群聊的方式做区分,检索的时候可以迅速定位到某个社群,再也不怕发错群的尴尬了。
但是,在免费和付费内容共存的情况下,很难让用户方便快速找到过往所有付费内容;如果用将超链接整理成文章的方式,又很不方便更新。
小伙伴 B 说和我分享:根据她的经验,要多刷刷视频号,多多点赞、评论、转发视频号的内容……总之,越活跃越有可能获得视频号的内测资格网赚项目。
现在个新功能要怎么玩?,大家基本都在抽点赞最多的、写评论最走心的,以后还可以抽被回复最多的、自己给自己盖楼最多的(?)…。
专辑就像一个收纳包,文章们可以被打包在里面,你可以直接把这个“收纳包”分享给好友,以及收藏到微信。
如果最后真的能实现用户之间相互回复,那么这无疑大大地放开了用户的参与能力,也相当于打开了只能精选 100 条留言的。
这么说来,好像还真有点道理。想在这里向各位小伙伴们求证下,没有获得视频号的内测资格,真的是因为不活跃吗?
某些小伙伴,会利用群聊备注的功能搞“障眼法”:比如上班摸鱼聊天怕被发现,把群聊名称改为“某某技能交流群”。
对于用户来说,能更加方便快捷地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网赚项目,不用再去历史文章翻找,也是一种变相福利了~。
很明显,这次的改版还是在进一步强调内容对号的重要性。毕竟,不能持续产出优质文章的号,是做不出系列专栏的。
毕竟,最近更新的 4 项内容,对我们知识付费、对运营小伙伴们都是大大的有利;对不做运营的普通用户来说,也能从中找到不一样的乐趣。
另外,结合之前号推出付费阅读功能的动作来看,“专辑”可能是微信推动知识付费的进一步一动作。
目前看来,不少号平台都被测试到了(比如我们),但是用户被测试到的比较少,暂时还没有发现可以回复多条的用户。
但是,之后是否会放开用户之间的评能,就很值得期待了(不过基于号的特性,即使有这样的功能,所有的互动还得需要作者精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者回复了用户,但是没有精选自己的回复的话,用户是可以看到“未精选”的提示的。
专辑功能的推出,就很精妙地解决的上述问题,让有优质内容的原创者们,更加方便地推出「付费专栏」,不必自己整理索引文章了。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