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知识付费二次起飞 碎片化学习含金量几何?

  易观近日发布的《2020年音频泛知识付费市场分析报告》认为,2020年让人们对在线学习、自我提升需求增长,知识付费再度起飞,但内容含金量是知识付费领域的关键,同时也需要聚焦细分用户群体。而对于用户而言,对付费课程、音视频的内容价值要有判断力,不要被质量不高的知识付费“割韭菜”。

  越来越多像曾琳这样曾经焦虑的知识付费用户开始审视自己,付费行为也变得谨慎。正因如此,尽管带动了知识付费的二次起飞,但仍有知识付费平台倒下。近日,字节跳动豪掷20亿元补贴的“悟空问答”就宣布将于2月3日停止运营。一周前,字节跳动旗下另一款知识付费产品“好好学习”也宣布将于1月20日停止运营。

  在近期举办的2021新知青年大会上,知乎创始人、CEO周源亮出知乎在知识付费上的成绩单:知乎月活跃付费用户数已超过250万碎片化学习含金量几何?,形成了集音视频课程、、期刊、论文库、盐选专栏的高价值付费内容库,总内容数超过300万。

  在知乎上,越来越多元化的内容也成为泛知识付费的写照以来知识付费二次起飞 碎片化学习含金量几何?。除了音视频课程、、期刊、论文库以来知识付费二次起飞,知乎上还有了网文知识付费。作者七月荔的20万字作品《洗铅华:女配》在去年上线盐选专栏后,不到一个月就获得了近40万元收入。

  记者注意到,随着知乎、喜马拉雅等平台不断拓展边界,泛知识付费风起,吸引了更多元的受众。根据艾媒咨询预估,2020年知识付费行业规模将突破392亿元,同比增长41%。

  时间回到2011年,知乎以邀请码方式邀请一些在某领域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注册,包括李开复、马化腾、王小川等。直到2013年,知乎才开始面向注册,用户随即实现飞涨,2018年用户规模已突破2.2亿。

  而知乎也经历了变化,商业化是绕不开的线年,知识付费概念兴起,天然契合知乎属性。于是,知乎先后推出了知乎Live、值乎、会员体系“盐选计划”等,让创作者能够更体面地实现内容变现。此外,知乎还在不断拓展边界,发力短视频、直播、网文等多个领域。

  老梁是一位重度知乎用户,从购买智能手机开始,这个蓝色图标的APP就一直停留在他手机第一页的。“社交平台多如星辰,但每每遇到重大事件,还是会到知乎打卡,在这里浏览观点、分享见解。”。

  85后曾琳前两年热衷于给自己买英语、财经等提升课程。“感觉身边人都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我也不能落后。”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碎片化学习”,曾琳却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学到太多。“一些课程质量不高,学不到一半就放弃了。即便有好的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专注度不够,效果其实有些事倍功半。”。

  靠着撰写文章月入两万元的知乎创作者陈舞雩回忆去年年初那段日子:“尽管我发文的频次还不如以前,但月收入却首次冲到了两万元以上,此后也基本保持了这样的月收入。”?。

  而同样瞄准泛知识付费的还包括喜马拉雅等平台。去年,除各类课程外,喜马拉雅内容品类更多元,新增内容包括二次元、游戏、萌系等娱乐内容,以及、科学史等个人提升内容。此外,平台还推出了针对女性用户的成长、恋爱、美容养生等相关内容。

  吃早餐的时候刷知乎盐选专栏,开车上听APP的薛兆丰经济学课程,健身房跑步要打开喜马拉雅的古典音乐…。

  2020年,一场让足不出户的人们增加了对内容付费的意愿网赚。“电视机一年不开,省了机顶盒的费用,但手机APP各种付费课程的钱,加起来小三千了。”白领小袁盘点了自己去年的花销,知识付费已经与健身投入不相上下。随着智能手机深度侵占现代人的生活,年轻人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碎片化,这让知识变现迎来黄金期。只是,付费内容到底含金量如何,着人们持续买单的信心。

以来知识付费二次起飞 碎片化学习含金量几何?

  但知识付费的再次流行也与早些年不同。“前两年被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买了一堆课程,但很难真正学下来。”市民张元感叹,如今,她更愿意为兴趣付费,目的性没那么强网赚。“主要是一些科普性的,也可能就是一些观点性强的文章,或者是连载的文学作品。”!

  “知乎不再是刻板印象里的专业领域解答,它还有了视频、直播,甚至网文小说。”最近,小袁就迷上了在知乎读小说。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