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知识付费 成为消费陷阱

  近年来,知识付费成为人们闲暇之余最热衷的学习方式之一。AI创作、视频剪辑、内容运营……五花八门的网络课程,只要花钱就能买到。然而知识付费,正如前述,网上卖课套多。具体来看,有的通过直播吸引用户,再在直播间卖课;有的推出免费课,再一步步推销付费课;有的打出吸睛宣传广告,再发布卖课链接……让消费者难以防范。

  针对上述问题,亟待加强市场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当常态化发力。例如,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牵头完善监管政策,针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规范,为网上卖课提供行为规范,为消费者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应加管执度,对违法经营行为依法从严处置,并通过相关平台公布处理结果,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应强化网络平台的责任。消费者网上买课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缺乏足够的渠道了解课程质量等信息,对此平台不能置身事外别让知识付费。一方面,网络平台当强化审核机制低成本创业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畅通售后监管,倒逼售课方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当开通消费者售后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消费者当增强防范。在享受知识付费服务时也应提高。如,在购买相关服务时,选择正规的平台,认真阅读相关协议和条款。同时,面对权益被侵害,如果协商不成,消费者可以通过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向消协及监管部门投诉、法律诉讼等途径。而相关部门当针对常见问题加大宣传,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能力。

  日报近期接到大量市民来电,反映网上卖课的套层出不穷,消费者频频踩坑:商家拿诱人字眼当噱头,让用户一次次为高价课买单;免费课干货满满,付费课疯狂“注水”;卖课时吹得天花乱坠,退费却困难重重……知识付费怎么成了消费陷阱?记者展开调查。(11月10日《日报》)。

别让知识付费 成为消费陷阱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往往会面临难成为消费陷阱。以“网课退费”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大量教大家如何的“经验帖”和无法退费、投诉无门的“求助帖”。还有不少受访者反映遇到这种问题,不知该向谁投诉。线上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机构注册地、平台所在地和用户所在地往往不一致。消费者受阻一定程度存在。

  商家当依法诚信经营。售课方以低价或噱头卖出的课程如果不符合宣传内容低成本创业项目、不能保证其质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及《中华人民国价格法》,构成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商家在合同中作出不能退费的约定,这属于霸王条款。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更是对自身发展的不负责任,理当规避。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