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学AI月入过万”的广告仍在知识付费平台飘红,但行业老炮都知道,这个赛道正在经历大清洗。巅峰时期某头部导师单月营收破千万,如今同样课程销量暴跌90%。 真正站稳脚跟的,是那些绑定职业认证的机构。某职业教育平台推出“AI技能等级证书”网赚,联合人社部背书,2980元的课程年报名超10万人次。这种“技能培训+认证”的模式,正在复制当年计算机培训学校的成功径。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某AI数字人公司正上演两重天。会议室里销售总监宣讲“月销百万的直播解决方案”,技术部却刚收到视频号封禁数字人直播的正式通知。 这类公司深谙“借力打力”之道:用开源模型做底座,套上行业外壳就能包装成“智能法律顾问”“AI医疗诊断”。但工具类产品的往往系于平台政策——当抖音开始数字人知识付费出海,相关企业三个月内倒闭率高达67%。幸存者多在ToB市场掘金,某AI办公工具凭借给地产公司自动生成周报,竟实现年营收3000万知识付费。
凌晨三点的深圳科兴科学园中国AI江湖的六大门派:,某AI公司创始人刚结束与投资人的视频会议。屏幕熄灭的瞬间,他抓起桌上的冰美式猛灌一口,咖啡渍在融资计划书上洇出深色痕迹——这份标注着“2025年商业化径”的文件,已被十七家机构以“看不清盈利模式”为由婉拒。 这个场景正在中国AI行业反复上演。自ChatGPT点燃全球AI热潮已过去600余天,有人用AI概念收割韭菜,有人借技术革新闷声发财,更多人则在资本寒冬中苦苦挣扎。当泡沫逐渐消散,这个被资本催熟的行业正在上演最的游戏。
行业内部流传着“18个月线”的说法:当大模型能力突破某个临界点,现有应用层公司将面临大洗牌。某VC合伙人直言:“现在投AI应用就像在火山口建别墅,不知道哪天技术喷发就把一切推平重来。”站在2024年的十字口,AI行业正在经历祛魅时刻。那些曾让人血脉偾张的“”“”叙事,终要回归商业本质——创造可验证的价值。或许正如某位转型成功的AI淘金者所说:“忘记AI概念,你只是在用新工具做老生意。”。
SHEIN的成功正在AI领域复刻。某杭州团队开发的AI修图工具,凭借“一键生成欧美INS风”功能,在亚马逊工具榜登顶,月订阅收入超50万美元。他们的秘诀是。
当淘金者挤破头时,卖铲人早已赚得盆满钵满。深圳华强北的显卡黄牛,去年倒卖H100芯片净利超200%;某数据标注公司承包大模型“喂料”业务,40人团队年入1.2亿。 最暴利的当属“算力倒爷”低成本创业项目。知情人士透露,某些中间商利用政企关系拿到廉价算力,转手加价300%卖给创业公司,“比当年矿潮时的显卡炒家还狠”。
在某共享办公空间,聚集着最特殊的AI信徒。他们有人研究“AI佛教对话机器人”,有人开发“元系统”。这些项目既无商业模式也不寻求融资,全靠创始人卖房输血。 “我们知道99%会失败,但万一成为那1%呢?”某区块链+AI项目创始人苦笑道。这类群体就像武侠世界中的隐士,明知前凶险仍执意。
智谱AI、月之暗面等“AI六小虎”的境遇,恰似金庸笔下的少林高僧。手握屠龙宝刀(大模型技术),却困于达摩洞(商业化困境)。某头部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我们单日电费就能烧掉县城医院半年的预算,但客户愿意付费的刚需场景至今没找到。” 最新行业动态显示中国AI江湖的六大门派:有人日进斗金有人血本无归,六小虎中已有两家暂停预训练业务,三家进入战略收缩,仅剩一家仍在逆势扩张。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商业模式,注定只能由国家队和资本供养。就像二十年前的互联网基建,今天的亏损都注未来成为“水电煤”的地位。
某MCN机构老板的转型颇具:曾豪掷百万采购“智能直播系统”,后发现真能跑通的场景,是用AI批量生成口播视频脚本。现在他要求所有编导必须掌握提示词工程,但核心创意仍由人类把控。 这个案例:AI不是印钞机,而是放大器。它能将文案产能提升10倍,但无法替代对用户痛点的洞察。就像电锯让伐木工效率倍增,但找不到森林照样饿死。
在广州某产业园,执法人员刚端掉一个“AI加盟”网赚。该团伙用开源代码套壳,“轻松实现无人直播”,实际就是定时播放录屏。这种有三大特征。
在这个江湖最底层,却藏着真正的掘金高手。某县城青年用AI批量生成玄幻小说,在番茄小说平台月分账27万;温州商人传统馆,靠“AI古装写真”单店日流水破万。 这些草根玩家深谙“高维打低维”的精髓:用AI降维打击传统行业有人日进斗金有人血本无归。某代运营公司透露,他们用AI替代小编管理50个企业号,人力成本从月均15万压缩至2万,利润率暴涨至60%。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