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需承担起更大的监管责任,要对商家的知识付费产品严格审核知识付费,打通举报投诉渠道,确保知识付费产品正确、内容真实、版权、监管有力。消费者也要主动履行监督、责任,举报不良行为知识付费,为规范市场秩序而尽义务。
据业内人士披露,目前市面上一些教人技能变现的课程培训,多采用“免费引流—制造焦虑—买课—缴费入坑”的忽悠套。究其背后成因,一是缘于网络授课门槛较低,除医疗行业外,多数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入门资质并无明确要求。这导致知识付费行业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比如,一些未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的所谓“”教人如何“年入百万元”,一些未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在线教授心理课程。二是相关平台对知识付费内容的审核机制不足,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让网红授课有了可乘之机。知识付费产品是无形内容,无法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具象化的统一评价标准。现实生活中,因消费者在个人体验、生活喜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课程价值的评判也会不同。因此,对课程是否真的“注水”,往往见仁见智。一些网红将知识付费演变出多种商业模式,如类传销、私董会、商业陪跑等,轻松实现动辄上千万元的高收入。也正是此类知识服务类纠纷存在的法律法规模糊地带,让消费者存在一定难度,且需要收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