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打开知乎微信里面密密麻麻的课程,甚至不能回想起来每一个都讲了什么。但是我当初确实是花了时间精力听了的啊!
仔细翻看了一下这些付费课程,会发现大多是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阅读写作、高效工作的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可是我还是有拖延症,写作阅读能力仍待提升等各项。
观看这些课程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大多是“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等字眼。比如彪悍一只猫的《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李笑来的《1小时建立你的阅读操作系统》,Scott Young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技能》等。但是当你打着鸡血听完之后,生活其是不会快速改变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依然无法崛起、一个小时仍然不能建立好阅读操作系统,短时间内仍然没法掌握一项技能。
当然,我不能全部否定这些课程,至少在有些点上很受用的。但是这些或者课程给我带来的最大结果是:因为花了我自然会花时间在,每个至少要一个小时。有的还会听两三遍,所以算下来我的时间成本大约是300个小时。300个小时差不多可以写一本书了。
看到一篇文章,赶紧收藏;看到一个课程,赶紧购买;看到一个社群,赶紧参加。在知识面前,我们可能像打折促销一样,生怕错过。就像现在没时间,也会想着有时间了再看:这可是可能改变命运的知识啊!因为是知识,所以我们购买起来比衣服等更加没有负罪感。
现在流行说一个词,叫做智商税,意即为自己的低智商买单交的税。如果这样说的话,这就是我这一两年来交的一笔最大的智商税。
好像除了白头发多了几根、皱纹多了几丝网赚知识教程、眼袋多了几两,生活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我的生活品质没有上升、我的工作没有加薪、我的旅游梦想没有实现…000元买的4个教训。
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我缺乏思考的能力,由此导致缺少判别力。而这个思考能力的缺失知识付费,就是我5000块钱交出的智商税。
因为很多时候书籍也是同事代收,我才意识到和她们衣服、化妆品的买买买相比这两年有点不对了,或者说我的注意力发生变化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新名词?当然是为了营销所需,人都是好奇的,也都是喜欢新鲜的,如果跟以前的道理一模一样,我为什么还要听你的呢?
随着付费课程的出现,你会发现新的名词越来越多,比如:成甲的《如何靠知识管理获得爆发式成长》里面提出的“临界知识”概念,你事实上就会发现它就跟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换汤不换药?。
在这股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我也带上钱包,紧跟步伐。但我不是上端的创造者,而是下端的消费者,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前进,我一边付着费儿一边唱着歌!
事实上,就算别人把成功的秘密告诉你了,你依然是无法迅速吸收的。这背后多的是你看不见的努力。彪悍一只猫背后的付出你看不见、李笑来成名前在新东方教了多少年英语经历了多少试错、Scott Young在他的《如何高效学习》里面也说了:这些技能的熟练掌握足足花了两年。
而你只要把这本书钻研透彻了,压根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听这些课程,因为这些课程都只是就这里的某个点进行。
当然最后都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一两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活得怎样,但是还是给自己算了一笔账,2016.1-2017.6,我一共。
618电商大促的第二天,和同事交流购物,我说我买了四百多块钱的书。她们面露诧异之情:我一年都没买过四百块钱的书啊。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在行等搅动着大家知识焦虑的神经;2017年这股风已经越刮越猛,知乎live、喜马拉雅付费课程等让大家觉得:原来改变命运的知识我只是还没看到!
才明白,就像听了这么多知识,不去践行是完全没用的。事实上,也不是这些课程没用,每一个道理或者方都是主讲人的经验总结,而人家花了十来年甚至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到你这里真不是一个小时听完就能让你改变命运的。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