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狂欢下的知识付费陷阱:给电商小白的防割指南

  参加真实卖家交流:加入地域性电商协会或行业社群,通过线下沙龙获取一手经验,避免被“信息贩子”。

DEEPSEEK狂欢下的知识付费陷阱:给电商小白的防割指南

  数据比流量更重要:一家卖手工酱的店铺,通过分析AI生成的广告语与真实用户反馈,发现“比婆婆做的还香”这类口语化率更高,最终将复购率提升至35%。

  虚构:用伪造的案例(如“三个月换保时捷”)和虚假销量数据,营造“跟风即暴富”的?。

  据调查,某知识博主仅用4天时间,便通过售卖“DEEPSEEK赚小钱”社群狂揽20万元,付费超6000人;某电商平台上标价1元的“本地部署教程”,24小时内售出1000多份,而内容实为公开资料而成。更的是什么是知识付费项目,部分课程直接套用ChatGPT旧教程,仅替换标题便摇身变为“DEEPSEEK变现秘籍”。这些乱象背后,隐藏着核心收割逻辑。

  生意的本质从未改变:好产品+真实需求+用户信任。当你用AI生成的广告语被顾客吐槽“太”时,不妨回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听听那些“土味评价”——它们往往比算法更懂付费陷阱:给电商小白的防割指南。

  许多课程包含“DEEPSEEK核心玩法”知识付费,实则内容严重注水。例如,某售价39.9元的“爆文写作课”,104页资料中仅4页提及DEEPSEEK,其余均为网络公开的通用写作技巧;另一份热卖的“本地部署教程”,用户安装到一半便被要求额外支付40元“人工服务费”。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碎片化、实操性弱、售后无保障。

  绝对化承诺:任何保证“稳赚不赔”“无风险暴利”的课程均为。AI是工具,而非点石成金的魔法。

  技术为业务服务:与其追逐复杂的本地部署,不如先用好DEEPSEEK的在线版基础功能。例如,用AI优化商品标题、生成客服话术、分析用户评论关键词。

  “零代码部署”“3分钟打造私有AI”等宣传,刻意淡化技术难度。实际上,本地部署需高性能硬件(如高端显卡、大内存),且涉及复杂的模型加载与配置,普通用户极易因操作失败而放弃。而所谓的“云部署教程”,提供的API接口响应缓慢,与宣传的“满血版本”严重不符。

  向平台与监管部门举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虚假宣传可主张退一赔三;若遇群体,可联合向消协集体投诉。

  多数商家标注“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DEEPSEEK狂欢下的知识,消费者即使发现课程货不对板,也难以通过平台追回损失。更恶劣的是,部分课程涉嫌他人知识产权,用户可能因使用侵权内容面临法律风险。

  DEEPSEEK的真正价值,在于降低技术使用门槛,而非创造捷径。一位卖柑橘的农户曾分享:当同行购买“AI爆款标题生成器”时,他仅用手机拍摄果园日常,搭配DEEPSEEK的字幕,直播展示从开花到采摘的全过程。因一段AI误将“疏花”识别为“输花”的搞笑视频,他的账号意外涨粉2万,销售额环比提升40%。

  2025年开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掀起了科技圈与电商领域的双重震荡。然而,这场技术尚未真正渗透普通人的生活,却已催生了数以万计的“卖铲人”——他们打着“AI暴富”的旗号,通过贩卖课程、社群、虚拟资料,将技术红利异化为割韭菜的镰刀。

  付费社群是收割链的关键环节。商家以“免费送资料”为诱饵吸引用户入群,随后密集推送高价训练营(299-399元/期),群内讨论却多为广告与工具推销。更隐蔽的是,部分社群要求用户发展下线,形成“拉新返利”的类传销模式。

  优先选择渠道:DEEPSEEK官网提供免费模型服务,且明确声明“不包含任何广告与付费项目”。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从元到ChatGPT,再到今天的DEEPSEEK,每一轮技术浪潮中什么是知识付费项目,最先致富的往往是“卖铲人”,而非“掘金者”。数据显示,购买过三次以上“黑科技课程”的商家,倒闭率比普通商家高40%。

  识别制造焦虑的话术:如“最后一次免费课”“认知差红利即将关闭”,均是刺激冲动消费的经典套。

  活用开源社区:GitHub、知乎等平台有大量免费部署教程(如LM Studio、Ol工具链),技术小白可先尝试基础功能,再决定是否深入网赚项目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