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网上信息服务秩序进入一个“新常态”。本文对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信息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信息内容公序良俗的问题比较突出、舆情研判的准确性受到挑战、利用互联网化解基层矛盾的工作有待突破等。针对这些特点和问题,本文提出几点思考和网赚,一是一手抓管理,一手促运用;二是更好地发挥舆情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三是通过和创新,建立以大数据驱动政务创新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人连接,信息海量。但发展到一定时期,当信息的量不是问题后,有效内容、优质内容日渐成为稀缺资源。尽管业界对知识付费能走多远有不少存疑,但知识付费的出现对中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生产是个极其重要的现象,因为它关系到网上信息内容的整体质量,以及对全民族的影响。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 “免费”与否就成为网民极为关注的话题。 “免费”大大提高了人们利用互联网的积极性,提升了社会利用信息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整体能力。但“免费”和“知识产权”相对矛盾。没有“知识产权”,一些领域的原创能力将被严重打击,例如音乐创作,因为苹果的“iPod”和iTunes Store商场,通过以0.99美元/首的低价吸引着用户挑选每一首音乐,才使音乐盗版问题得到缓解。这就找到了一条既支持原创版权,又将互联网技术发挥到极致的道——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