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知识IP产业负责人刘程伟:用三五年聚集1000个IP将有

  在这种背景下,成都传媒集团提出建设“成都智城知识IP产业”计划。据悉,该项目位于成都智城项目,占地65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分二期打造,旨在针对知识IP族群打造一个营商、政策配套、场地配置充分友好的知识IP产业聚集地,实现从物理空间到虚拟以及产业赋能一站式配套,吸引全国优秀知识主播和配套数字服务商扎根落地成都,推动“知识IP数字经济”的规模聚集式产业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作为教育文化数字新消费场景和知识付费新兴产业,知识IP行业具有人才密集、轻资产投入、无污染绿色新经济、高人效、高利润率、高税收等优势。不过,这一产业缺乏友好的规模化产业聚集地,为产业发展进一步赋能。

  “我们要用三五年时间,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是聚集1000个IP。”刘程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要实现这个目标,从发展逻辑看要分三步走。

  刘程伟认为,对于文化IP而言,成都这样一座城市可以为其赋能;文化IP基于自身流量,又可以给城市带来一张新的名片,助力成都成为一个数字经济文化知识IP之城。

  眼下,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知识IP经济愈发成为一块备受瞩目的蛋糕。数据显示, 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1126.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808.8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在这种背景下,成都知识IP产业提出5项政策,针对知识IP行业提供税收相关政策,对所有内容、课程提供规划指导和配套服务,提供数字化服务以及主流资源赋能等。刘程伟透露,目前正在做相应政策落地,比如补贴政策、税收减免等方面,包括蓉漂计划、补贴励、人才励等,核心方向是以“大家创造的价值、流量规模、影响力作为励标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从这一维度来看,成都发起首个知识IP产业,已经先行一步。刘程伟认为,成都是许多人向往的城市之一,本身就具备网红属性。而且,成都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城市的载体。而所有的文化知识IP,核心逻辑都在于传递文化、传递知识,“这就是说虚拟空间文化跟物理空间是可以匹配的,这常好的一点”。

  “这几年知识IP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不断创造价值和规模,但是我们现在到底属于哪个行业?我们被哪些行业支持和关注?”10月17日,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成都智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七视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专场活动——文化知识IP生态高质量发展沙龙在蓉举行。在活动现场, 成都智城知识IP产业生态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希望携手全国优秀文化知识主播、数字服务商、新平台共建行业生态。

  作为全国首个,成都智城知识IP产业已经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占地65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分二期打造,旨在打造一个产业政策配套、场地配置充分友好的“知识IP”产业聚集地。成都知识IP产业负责人刘程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知识IP产业将用3到5年时间实现聚集1000个IP的目标,平均下来基本每个IP是50-100人的团队,那么相当于解决5到10万人的就业。

  “目前在知识IP产业,全行业TOP 30里面基本上已经有一半的机构开始陆续入驻了。”在刘程伟看来,成都知识IP产业有三个核心标签:“首先是国内首个针对文化知识IP行业打造的;第二目标是聚集1000个IP;第三就是整个服务一体化,链接IP网赚知识教程、平台和各方面形成一个行业生态。”。

  刘程伟细数知识IP行业四大痛点——IP综合税务成本高、IP课程合规化问题、产业缺乏友好政策、IP流量投放成本高,“这个行业当我们有归属感以后更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的行业支持,一系列人才政策、税收政策……”知识付费

  然后是跟抖音、视频号、小红书、B站、快手等各大平台合作成都知识IP产业负责人刘程伟:用三五年聚集1000个IP将有,共建知识IP产业。“其实平台是生态,也需要服务生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平台解决不了的,这个产业链涉及的还有很多,所以他们特别愿意跟我们携手共建,比如帮我们引荐一些平台的IP,便于他们统一赋能。”刘程伟说。

  首先是形成头部效应,要把行业里面的头部代表(聚集),给他们做好实打实的服务和赋能,解他们所需,“头部先来,带来行业的示范项目”。他们的用户都是千万粉丝以上、接近上千万个家庭,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成都知识IP产业负责人刘程伟:用三五年聚集1000个IP将有相应政策支持。与此同时,经济产值亦非常可观。

  尽管成都并不是第一个扶持视频网红IP的城市,但在刘程伟看来,成都仍然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我们算是国内第一个针对数字经济文化知识IP的,其他城市大部分是针对电商直播或整个直播领域,很难针对每个细分领域赋能。同时,成都的文化底蕴,包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相对其他城市是有吸引力的,这也是成都的优势。”他说。

  “对于文化IP而言,成都这样一座城市可以为其赋能;文化IP基于自身流量,又可以给城市带来一张新的名片,助力成都成为一个数字经济文化知识IP之城,这也是我们的愿景。”他说。

  此外,还要把知识IP城的标签和成都网红城市的标签深刻、紧密绑定,真正以IP名城的形象在国内、乃至世界把声量打起来,让成都这棵文化“大树”不断吸引各种IP入驻。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知识领航者http://chwz88.cn/news/

成都知识IP产业负责人刘程伟:用三五年聚集1000个IP将有

发表评论: